設計創(chuàng)意貴“融”之淺議

       毋庸諱言,在設計上對中國元素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容易引起人們的聯想、回憶、理解、接受;東方人學習西方藝術,西方之設計,又用來“改良”“改革”東方之設計得有個認識過程。上世紀畫家林風眠認為“中國現代藝術,因構成之方法不發(fā)達,結果不能自由表現其情緒上之希求”,在繪畫界有東方畫家對外來藝術的選擇性接受立場,設計界同樣如此。但是以人為本,和諧共存這兩點東西方是都推崇的。中國古人創(chuàng)立的陰陽學說,太極就包含了和諧二字。太極符號標志作為一種典型的中國元素,已被評多國家認同和運用,成為一種國際化的同時帶有東方意味的設計和文化符號,這是一種成功的也是平等的國際交流,中國接受西方設計藝術改良自身的同時,也在豐富和改變著這個世界,這才是真正的國際化,對于設計師們而言,加強自身文化素質,尤其是對本土文化的鉆研與理解,顯得尤為重要,若想把外來之文化嫁接在本土之根上,當然還需選用健康、茁壯之體。

      我們以來沒有象今天這樣面對著世界一體化即經濟全球化的大文化背景,但這市場經濟的主體卻是西方發(fā)達國家,他們在支配世界經濟的同時,也揮舞著一把西方文化中心主義的利劍,西方財團和設計公司也以他們的錢包誘惑著各個民族國家的設計師流進西方先鋒藝術的旋渦。因此,面對著世界性的現代派和后現代的藝術潮流,新一代的設計師或者是稱為新新人類的先鋒派青年,在他們以先入為主的西方視覺文化觀念投入到全球通的網絡之時,是否考慮過應以民族文化為主體性上的一個“融”,是否還記得我是本民族的自我,當哲學上以“東方主義”抵御西方文化中心主義的時候,世界上是否也需要一個清醒的文化策略,這是一個不可回避的棘手課題。作為流行時尚的大眾消費文化,就象到處貼滿的可口可樂、百事等商標那樣可能是主體性最為薄弱的一環(huán)。作為先鋒藝術的青年藝術思潮因為基本上是“西道西器”的時髦,東方人處于尾隨狀態(tài)。但是藝術消費的主流應該旗幟鮮明地立足于拓展本民族的文化和精神,并在此基礎上穩(wěn)妥融合,既體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拿來”,又體現“海納百川”大度的“容”,以豐富藝術設計的應有功能和多元效應。

      同代化=西方化=世界化,是市場經濟不可避免的思維,但仍然有保護民族經濟和民族文化的問題。而設計藝術的現代化則不能盡用這一公式。在一些傳統(tǒng)文化根本較淺的西方國家,藝術的國界可能是模糊的,但仍然存在法國電影與好萊塢的對抗。盡管西方文化呈現出強勢文化的姿態(tài),世界畢竟達成了多元共存的共識,世界經濟的一體化與世界文化的多元化,由世界到國家——民族——地域——個人的主體性相關的層網,將構成21世紀新的文化景觀。

      今天,面對國際的潮流,中國設計如何走,我們該怎樣與外界接觸,如何運用本土化的符號元素在“融”的基點上創(chuàng)造出帶有中國特色的現代設計,是一個很值得思考的問題。

      有的設計師把外國人的設計作品或設計符號拿過來作簡單拼接和改變,此舉甚至可說成“抄襲”。當中雖然有一些中國式符號或元素,但是它缺乏一種和諧與自然協調,而且還違背了設計國際化的路徑,國際化應該是多元化、民族化,F代設計主旨和諧和而不同,我從我的平面設計經驗中,也初步體會到同樣的設計元素融合也許能品嘗出不同的味道。

      平面設計是展示創(chuàng)作者的思維的一個平臺,把自己的思想立體地展現在一張白紙上,在“融”的前提下,充分去創(chuàng)造,去改變、去進化……這是我所理解的平面設計。

      可喜的是隨著這些年中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與國際的接軌正朝著好的方向轉變,特別是奧運的到來,給中國帶來了很多機遇,也給設計帶來了機會和挑戰(zhàn),從建筑到標志到吉祥物和招貼廣告,作為東方文化的發(fā)源地,中國確實應該展示一下中國元素現代文化背景下的蘊涵,也確實應該以開放的胸襟取人之所有,在“融”的基點上打造出一種新的平面設計的“亮點”、“新招”,以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讓世界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和現代設計。李可染先生曾有“東方既白”的理想,我想這不僅包括東方傳統(tǒng)藝術走向現代的自信,中國的設計也將展現出“東方既白”的新的曙光。
本文出處:上海印刷廠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熱門搜索 設計理論  
  • 上海豪禾印務有限公司刊登此文(設計創(chuàng)意貴“融”之淺議)只為傳遞信息,并不表示贊同或者反對作者觀點。
  • 如果此文(設計創(chuàng)意貴“融”之淺議)內容給您造成了負面影響或者損失,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
  • 如果此文(設計創(chuàng)意貴“融”之淺議)內容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取得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