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配有啞膠膜的專色

 1.預先模擬“干”、“濕”L*a*b值的變化最近有位印刷廠家接了一宗頗大的染紙定單,要用色彩很濃的專色油墨,在相當吸墨的書紙上印刷。
  買家對印件的收貨標準主要有以下五點:
  (1)印后涂啞油;
  (2)高耐曬(6級以上);
  (3)高耐磨(要通過Sutherland耐磨機:4磅鉈、2檔速、磨500次以上);
  (4)印件完成后,收貨標準為△E0.5;
  (5)通過目測等。
  印刷廠家面臨的幾大難題:
  (1)該書紙的耐曬度低于1級;
  (2)該書紙極為吸墨,上機印刷時L*a*b的即時“濕”值,與約20小時后的“全干”值誤差約△E8以上;
  (3)該書紙表面頗為粗糙,不利于耐磨;
  (4)因印染書紙不能露白,為了避免炮壓不均,一般都要用兩座印刷,增加預計“濕”、“干”值的難度。受到上述條件所限,可預計的情況幾乎與買家所要求的標準背道而馳!一般而言,大型印刷廠都不會輕易接受這份訂單,而小型印刷廠也未必有足夠的技術去完成這些甚為嚴格的標準。當時,這位印刷廠家剛剛購買了“計算機配色”系統(tǒng),操作員的應用技術仍未足夠應付以上的要求,因此,我們派遣了技術支持部的印刷師傅及專色調配技師,在墨房利用“X-Rite(愛色麗)"檢測儀器,以數(shù)據分工序進行測試及模擬,完全不經人手調配,最后成功完成了上述的所有要求。
2. 可預計的開啟墨鍵比例
  “計算機配色”系統(tǒng)數(shù)據庫專用的“低落差值”專色基墨,在彩度及色域上必須要與“Pantone(彩通)"色冊上的顏色相當接近,才能令系統(tǒng)調配出顏色準、濃度足的專色,再配合應用技術的提升,系統(tǒng)便可以準確地預計到印刷時所需的放墨量。
  利用上述條件的專色基墨,調配出200種一般通行的專色來統(tǒng)計印刷時的墨鍵開啟比例,一般雙粉紙(銅板)的墨鍵開啟比例平均為45%;吸墨量較大的書紙及啞粉紙,其墨鍵開啟也不過90%(來稿迭印兩次以上的除外)。
  如果同一個極深、極濃的專色印件,能夠用較少的墨量一次過完成印刷,不單能夠減低成本,更能改善印件質量。假若油墨濃度不足,轉移性不理想,印刷時就要盡開墨鍵或須印兩次才可完成;缺點是需要使用大量噴粉,令印件表面粗糙及難干燥;同時也增加了后加工序的難度,令印件品質下降及產能下滑;再者浪費了油墨及噴粉,并不符合環(huán)保原則。
  3.調配有啞膠膜的專色
  向來最困擾配色師傅的事,就是在覆上啞膠膜的樣板上準確地調配膜下的專色。這不僅講求師傅的經驗,還需要花費極長的時間來回調整,才能勉強達標。“計算機配色”系統(tǒng)近期提升了這方面的技術,只需約一小時,便能調配好覆啞膠膜下的專色。此外,系統(tǒng)會清楚記錄以往數(shù)據,當印件翻單時,無須費時重開新配方。
本文出處: 印刷廠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熱門搜索 調配      
  • 上海豪禾印務有限公司刊登此文(調配有啞膠膜的專色)只為傳遞信息,并不表示贊同或者反對作者觀點。
  • 如果此文(調配有啞膠膜的專色)內容給您造成了負面影響或者損失,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
  • 如果此文(調配有啞膠膜的專色)內容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取得聯(lián)系。